各系部、中心、班级: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创新教育贯穿育人活动全过程,扎实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组织工作,根据校赛通知(https://jwc.ahpu.edu.cn/2025/0410/c8503a244018/page.psp)要求,决定举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院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本次院赛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负责组织工作。
二、赛道与组别
大赛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高教主赛道(不含国际参赛项目)分为本科生创意组、本科生创业组,研究生创意组、研究生创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产业命题赛道分为产教协同创新组、区域特色产业组。
三、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我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5.大赛面向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学生。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6.各指导教师须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各赛道、项目类型及参赛要求参照《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各赛道方案。2025年国赛、省赛、校赛通知若有变化,将另行通知。
四、赛程安排
1.主赛道院赛材料提交(2025年5月25日之前)。
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cn)进行注册、报名(所有参赛队员均需注册,队长需创建项目并点击提交报名参赛,参考官网学生操作手册);同时5月25日前按要求向学院提交参赛材料,提交的作品材料须相对完整。申报项目完成情况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org.cn/)系统注册报名统计为准。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团队也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cn)进行报名,其他报名材料按学校团委要求报送。
2.主赛道院决赛(2025年5月26日-5月30日)。
院决赛将采用专家评审或现场答辩形式。
3.报名材料提交
所有参赛学生/指导老师提交院赛的材料包括:
(1)在线填写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报名表;
(2)项目计划书PDF文档(命名规则: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pdf;邮件主题为:2025大学生创新大赛-队长姓名)。注意:所有资料按照要求命名好,建立一个文件夹并打包发送至邮箱:cj_0616@ahpu.edu.cn。
(3)创业组除了上述材料之外,还需提交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及其它佐证材料(融资证明、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的电子扫描件或照片。
(4)建议学生/指导老师提交所有材料均为电子版,无需纸质版。
五、校赛推荐指标及奖项设置
(一)本科生组
院赛参赛各组别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一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10%,二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20%,三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30%,优秀奖若干名。
(二)研究生组
研究生组校赛各组别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一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10%,二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20%,三等奖数为该组别参赛项目数的30%,优秀奖若干名。
六、有关要求
1.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此项大赛,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做到动员全覆盖,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各系部要积极组织项目参赛申报。各系部要充分利用学院科研平台(实验室、创新中心等)优质资源,加强与学科科研联动,激励有重大项目、科研平台、产品成果的指导老师主动参与;整合校友资源、发掘优质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有专利、有论文、有作品和有项目的学生踊跃报名参赛。
3.鼓励跨学院交叉组队,但是项目申报时以项目队长所在学院进行申报。
其他大赛有关事宜,可与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联系。
七、联系方式
陈老师:15074835236,周老师:1365559654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