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暑期公益课堂进社区 安徽工程大学材料学院学子为“新广德人”子女送关爱

   发布时间:2025-07-13   浏览次数: 59

为破解广德市经济开发区务工人员子女暑期“看护难” 问题,丰富留守儿童假期生活,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7日走进安徽省广德市南塘社区,启动以“托起希望,筑梦未来”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暨公益课堂活动。

 

近年来,广德市经济开发区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在此扎根奋斗。但每到暑期,这些“新广德人”子女的看管与教育问题,便成了许多家庭的烦心事。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敏锐察觉到这一社会需求,积极响应团中央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号召,把实践课堂搬到了基层社区。

在社区提供的活动场所里,大学生志愿者们精心设计课程,打造出一个安全、充实又有趣的“暑期加油站”。服务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课业辅导与督促。志愿者们耐心陪伴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及时答疑解惑,助力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效减轻了家长对孩子学业下滑的担忧。

另一方面是兴趣拓展与素养提升。志愿者们结合自身特长和专业背景,开设了美术、手工、科普启蒙等丰富课程。通过色彩斑斓的画笔、充满创意的手工制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的假期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欢乐氛围。

 

本次公益课堂为期两周,涵盖美术、手工、作文、科普宣讲等课程,还设有自习和阅读时间。自习课上,孩子们完成了不少暑假作业;科普宣讲让他们拓宽知识面,学到了交通安全3D打印等知识;美术课上,他们掌握了以点、线、面为基础的设计画法;手工课上,学会了立体爱心、千纸鹤、宣纸制作等手工体验;数学思维课堂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数学知识,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与思路,这些都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作文课上,志愿者传授了写好记叙文的方法,助力孩子们提升作文水平;阅读分享会上,大家认真读书,收获了诸多心得感悟。

暑期“三下乡”团队负责人陈厚桐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希望用所学所长回馈社会,为这些为城市发展辛勤付出的建设者的孩子们带去关爱与陪伴,让他们的暑假更有意义。”

南塘社区相关负责人对大学生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安徽工程大学同学们的公益课堂,切实解决了我们社区部分双职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孩子们在这里既能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又能得到安全托管,让家长们能更安心地在开发区工作。”

材料学院团委书记田园称,组织此次社会实践,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聚焦开发区务工子女这一群体,既是精准服务地方发展需求,也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此次在广德南塘社区的公益课堂活动,是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推动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为当地广德经济开发区务工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务,用青春智慧与热情守护“小候鸟”们的多彩假期。

此次活动不仅为广德市经济开发区务工人员子女打造了一个充实快乐的暑期家园,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宝贵平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温暖缩影。

/图:陈厚桐;编辑:周冬梅;预审:田园;审核:方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