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NO.6循烽火印记寻初心 秉青春之力传薪火 安徽工程大学“映山红”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0   浏览次数: 14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映山红”三下乡实践团队循着红色足迹,先后走进芜湖市博物馆、王稼祥纪念馆、无为市博物馆、无为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扎实开展红色资源挖掘与革命精神学习活动,以青春行动践行“青言九秩史 青助文化兴”的三下乡主题。

团队以“系统搜集红色史料、构建红色文化资料库”为核心任务,在芜湖市各抗战记忆场馆展开调研。在芜湖市博物馆“芜湖抗战记忆”展区,队员们梳理《芜湖抗敌自卫团战斗纪实》手稿、抗战报刊,记录1938年芜湖沦陷后军民抗敌史实,拍摄“赭山阻击战”武器、支前工具等文物影像 30 余组。

走进王稼祥纪念馆,队员通过沉浸式参观,依书信手稿与影像资料梳理其革命轨迹,撰写《王稼祥与皖南抗日根据地建设》专题笔记,经与工作人员访谈补充其在芜革命鲜见细节,明晰“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精神内核。

在无为市博物馆“无为抗战”展区,团队聚焦“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新四军七师战斗”等史实,梳理“巢南抗日根据地”脉络,走访研究人员收集“无为抗日自卫队”口述史资料,填补地方群众抗日力量记录空白。

无为烈士陵园内,队员举行祭奠仪式,瞻仰烈士名录,记录30 余位无为籍烈士事迹。其中19岁通信兵李继先冒死传情报、女战士陈淑贞舍身护群众等故事,经细节补充后成为“青春红色故事”典范。

“每处红色地标都是精神灯塔。” 项目负责人侯睿祺说,“我们踏访抗日足迹,既收集史料,更让青年从故事中读懂家国担当。” 从红色足迹汲取的力量正化为行动自觉,让芜湖抗战记忆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文/图:候睿祺;编辑:周冬梅;预审:田园;审核:方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