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NO.7安徽工程大学“蓬草花”团队走进神山社区 非遗小课堂点亮暑期时光

   发布时间:2025-07-20   浏览次数: 19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蓬草花”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市鸠江区神东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小课堂。团队结合小学生特点,设计了宣城宣纸、芜湖铁画、亳州五禽戏、无为鱼灯等安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宣纸篇:指尖造纸术种下文化自信种子

宣纸体验课上,团队讲解了宣纸从纤维筛选、纸浆调配到纸张成型晾晒的步骤后,带领孩子们体验简易造纸。当亲手制作的宣纸成形时,孩子们满脸自豪。宣纸作为千年“国宝”,是中华文化珍贵遗产,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埋下“文化自信”种子。

芜湖铁画篇:铁丝“走路”绘童趣 铁骨柔情藏匠心

团队通过图片和短片介绍芜湖铁画“以铁为墨、以锤为笔”的特点及清代康熙年间至今的发展历程。互动问答后,展示软铁丝迷你铁画样品。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选取花卉、动物等简单图案,简化操作步骤,引导孩子们模仿铁丝转弯、交叉的“走路”路线。孩子们制作出蝴蝶、小花等作品,还有人创作小房子、火箭等造型。

亳州五禽戏篇:一招一式强体魄千年养生传文脉

团队先介绍亳州五禽戏的历史与内容,再带领孩子们学习动作。孩子们积极练习,动作标准。学习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传统养生文化魅力。随后的动作传声筒小游戏氛围轻松,孩子们还获得小奖品,更懂五禽戏需代代传承。

无为鱼灯篇:妙笔绘鱼灯灯火照传承

成员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无为鱼灯的魅力,讲解其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后,带领孩子们动手制灯。孩子们发挥想象画五彩小鱼,再做成鱼灯。这一过程培养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信,激发传承责任。无为鱼灯承载长江渔文化,象征丰收与平安。

 

此外,团队还协助社区为托管班小朋友提供学业辅导,解答作业难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通过案例和演示增强安全意识;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以情景模拟、问答形式教孩子们自我保护。团队用行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添彩保障。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播下传承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图:王诺;编辑:周冬梅;预审:田园;审核:方玖胜